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产业资讯>建设医联体,信息化是必由之路

建设医联体,信息化是必由之路

2020-06-19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1894 5119大健康产业网

核心提示:加大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医联体建设的健康发展是重要的手段,也是必由之路。

 随着国家医改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为龙头,由若干个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成的医联体建设方兴未艾。这一改革模式旨在,以大型三甲医院为核心组成跨越城乡的医联体,通过共享先进医疗设施、互认检查检验报告、专家业务指导以及双向转诊等不断深化的多元化业务合作,达到共享域内优质医疗资源,缩小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差距,改善患者就医条件的目的,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健康服务。但是,如何建设好这样的医疗集团,实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改革目标?经过近几年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的试点和专家学者的研讨,形成了多种医联体的建设新模式。笔者认为,加大医联体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用信息化手段来促进医联体建设的健康发展是重要的手段,也是必由之路。

1 促进以医疗业务需求驱动地医联体和医疗信息平台有机整合

目前,在国内综合性医院推行医疗改革艰难的首要原因是缺乏内在动力。医院为什么要与别人互联?当然,可以依靠政府命令和行政手段,但政府行政命令能够持之以恒吗?我们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规律不难看出,满足自身业务需求是首要问题,也是源动力。政府主导的项目固然以国家整体的目标和利益为重,而参与者付出了时间、人力和金钱,就应当得到各自的应得收益,否则后劲难以持久。因此,搭建跨组织、跨地域的医疗信息网络,最重要的是各参与者能达成共识,确定主导力和驱动力。

2 医疗信息平台建设的最佳模式

相比技术层面的医疗平台模式,更重要的其实是商业模式。医疗信息平台首先应当面对一个组织架构合理、管理职能分明、责权利有机结合且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的医联体,医联体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诊所、社会保障部门、公共卫生机构都能通过这个信息化平台寻找到自身的利益点和兴奋点。因此,应当将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与医联体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医疗信息平台成为医联体运营和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成为医联体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建设医疗信息平台应当完成的主要工作

3.1 加强医疗信息平台进行自上而下的架构分析与顶层设计 医疗信息平台应当与医联体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紧紧围绕医联体的医疗业务工作和运营管理体系,开展医疗信息平台的架构分析和顶层设计。紧紧围绕医联体的医疗业务与运营管理这个两个中心,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目前,国内的医疗信息化整体架构大多还停留在点对点的接口方式,通过一个后台的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没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临床数据共享与医疗业务协同,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显得由为重要。我们应当在明确医联体运营模式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如何建设实现医联体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将传统意义上的HIS、PACS、LIS、CIS等医院的信息系统突破医院园区的界限,扩展到集团化架构下医联体全面支撑业务运行。

3.2 利用新兴信息技术,大力建设覆盖医联体域内的信息基础设施 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实际上就是基于集团化架构下的医联体信息支撑平台的建设。在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中必须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大力建设覆盖医联体的信息化基础设施。

首先,必须建设好覆盖医联体的广域网平台。医联体随着地域的不同其规模和覆盖范围各不相同,从总体上讲,医联体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医院园区,因此必须在广域网的基础上建设医疗信息平台。近年来国家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覆盖医联体的高可靠性、高带宽的广域网平台已经没有任何技术障碍。其次,要充分应用近年蓬勃发展的虚拟化、云计算、物联网和数据中心技术,建设以医联体中核心医院为基础的大集中信息管理平台,不仅要实现数据的大集中,更要实现医疗业务的大集中。只有真正实现了业务层面的大集中,才能更好地实现数据的大集中,才能保证医联体内各级医院步调一致、协同工作,为广大患者提供一体化的医疗服务。

3.3 转变现有医疗信息平台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核心医院在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 借鉴国内外医疗及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我们应当转变建设模式,建立起一种政府积极引导,大型综合医院或医院集团为主导,政府给予财力、物力上的扶持,医疗保险机构、商业保险机构、软件服务商、电信运营商以及银行等社会资源积极参与的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大型综合医院在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共筹共建、利益共享的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医疗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国外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来看,政府对医疗信息化的资助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应建立一个稳定的,可持续的资金投入渠道,同时加强对投入的成本效益分析,保证投入的有效性显得非常重要。

3.4 积极开展医疗信息化建设和运营模式研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医保支付体系建设 医疗信息化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和运营模式方面,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其效果还有待检验。就目前而言,尚没有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因此,探索一个可靠可控的、有着稳定资金来源的医疗信息化建设与运营模式显得尤为迫切。当前,政府应该积极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和政策支持,鼓励各地方积极探索符合实际情况的具有持续运营能力和自我生存能力的运营模式。

此外,协同医疗业务的开展无法回避的涉及到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卫生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如患者在不同等级机构间双向转接诊发生的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跨院诊疗费用的结算,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法律效力,远程会诊诊断的法律责任划分,电子医疗文书的法律效力,患者医疗信息所有权和使用权等。因此,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和立法部门应加快对相关法律法规,医疗政策,医疗保险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医疗业务协同的开展提供政策和法律依据。

3.5 加强医疗卫生信息标准和规范建设 信息共享的基础——各应用系统在数据集成和交换时需遵循相同的信息标准和规范。虽然我国已颁布和制定了一些标准和规范,但与真正实现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家及相关部门应加快这方面的工作,医联体也应当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制定医联体内部的相应技术规范、业务流程和医疗技术服务规范。只有在这些标准和规范的指引下,建设的医疗信息平台才能真正服务于医联体的运营及管理,成为医联体信息平台不可或缺的有力保障。

3.6 加强医疗信息平台的安全风险防范工作 随着医疗业务的大集中,导致安全风险也形成了大集中。因此,必须加强医疗信息平台的安全体系建设,按照国家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建设医疗信息平台的网络、数据级应用安全体系。加强CA认证体系建设,统一身份设别,可以保证患者隐私不被泄露。另一方面,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和临床知识库在医疗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也可以有效提升诊疗水平,减少医疗差错,对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都具有积极地作用。

4 医疗信息平台对医联体的建设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4.1 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医联体内各级医院统一临床诊断与治疗标准,有效提升基层医院专业技术水平 医联体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专业技术水平。我们提出的医疗信息平台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以共享患者健康档案为目的数据共享平台,而是一个以支撑医联体内所有医院临床医疗业务及医院管理为目标的医疗业务信息处理平台,这一平台将医联体内所有的医院的临床医疗业务紧紧地耦合在一起,使得各个医院可以在统一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标准下为患者提供医疗技术服务,保障了患者在基层医院同样可以享受到大型综合医院的临床医疗技术服务,快速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临床诊治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地优化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配置。

4.2 医疗信息平台促进医联体内各级医院患者临床诊疗信息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实现医联体内全方位的医疗业务协同 由于医疗信息平台面向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工作,各级医院的临床业务数据全部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运行,这使得各级医院可以非常方便地共享患者临床诊疗信息。这种高度的信息共享与全方位的信息交换使得医联体内患者的双向转诊、医疗业务协同、临床诊断中心,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临床检验中心、病理诊断中心等工作变得更为容易,从管理模式和技术实现上变得更加简便。

4.3 医疗信息平台建设促进医联体内远程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患者就医,降低医药费用 远程医疗建设的一个核心内容是要建设与之配套的会诊患者临床数据交换中心,而且这种临床数据交换中心应当是对患者临床诊疗信息全方位的交换与共享,从某种意义上讲应当是一个标准化的临床信息系统。而建设以医联体医疗业务为核心的医疗信息平台,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远程医疗活动中患者诊疗信息的共享问题,极大地提高远程医疗的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以医联体的形式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技术服务。

5 小结

医疗信息化是未来医疗行业发展的方向,虽然目前只是在一些地区的医疗机构进行试点,但其意义十分深远,它预示着利用信息技术对医疗行业资源进行重新整合的未来方向,以信息共享为驱动的医疗服务模式改变必将为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加优质、便捷、安全、高效、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可以预测,在国家新医改方案的推动下,随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的不断完善和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信息化认知的不断提高,医疗信息化建设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康养产业的善宜之路
阅读下文 >> 行业|国家卫健委2020预算大公开!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www.5119.net/news/show-15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5119大健康产业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c)2008-2020  5119大健康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18840015182 ICP备案号:辽ICP备16004706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