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资讯 >产业资讯>精准医疗市场浅析

精准医疗市场浅析

2020-07-15 责任编辑:未填 浏览数:1639 5119大健康产业网

核心提示:构建以基因检测、大数据AI技术为核心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的未来就医场景。

 
 

2015年,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作为疾病治疗方案被提出,它强调在治疗前期个人的基因变化、环境影响的重要性,同时治疗中将以基因测序和大数据技术为主要手段。根据亿欧整理的数据显示,精准医疗的火热、飞速、指数上升式发展,似乎在2019年稍有降温。伴随着高投入、用户少和技术壁垒,资本市场似乎趋于冷静,精准医疗陷入短暂的资本寒冬。但是,2020年,上游NGS行业龙头接连上市、新冠疫情爆发对精准医疗行业带来新的增长,资本市场快速回暖。

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四个环节精准疾病全周期

(一)精准预防——群体疾病早筛新型预防医学

精准预防是以生物信息数据(多组学、流行病学等)和其他因素(社会、行为、环境等)为基础,依靠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大群体的疾病早期筛查(肿瘤和慢病的DNA检测、风险评估、针对预防)的新型预防医疗方式。相较传统预防,具备个性化、连续性、预警性等特征。

(二)精准诊断——突破传统诊断,以基因测序技术和抗原抗体免疫反应为基础

传统意义上诊断包括医疗影像、体外诊断。影像学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核磁共振成像、CT成像和AI医学成像,体外诊断包括生化诊断、免疫诊断、分子诊断、微生物诊断等。其中,分子诊断和液体活检以基因测序技术为基础,免疫诊断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AI医学影像依赖人工智能技术,都可划入精准医疗的范畴。

基于精准医疗的疾病筛查流程可划分为群体疾病预测、个体基层筛查和个体AI影像定位,精准定位高风险人群,筛查基因突变位点和可视化肿瘤。

(三)精准治疗——深入基因和肿瘤微环境,突破新药研发瓶颈

精准治疗是精准医学的重要阵地,具有较大的潜在客户人群和市场前景,主要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小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

FDA对基因治疗(gene therapy)的定义是基于修饰活细胞遗传物质而进行的医学干预。细胞可以体外修饰后再注入患者体内,或将基因编辑治疗产品直接注入患者体内,使细胞内发生遗传学改变。基因治疗的技术发展上,“转基因”和“基因编辑”双线发展;治疗方式上,“体内(in vivo)”和“离体(ex vivo)”各有所长;治疗思路上,分为上调和下调目的基因表达。

2018年7月16日,美国 FDA 局长 Scott Gottlieb 博士发表声明,宣布 FDA 将继续大力推进基因疗法的开发,并发布了 6 大指南。同年,FDA批准了三种基因疗法产品,能够可靠地将可以整合进基因的DNA单元——基因盒(gene cassettes)输送到细胞和人体中。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已成为恶性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领域。细胞免疫疗法是基于免疫学原理与方法,采集人体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以增强靶向性杀伤功能,再输回人体内,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血液与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及突变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细胞免疫疗法分为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类。非特异性疗法将一种及以上的免疫细胞体外培养,再导入人体内,激活人体的天然抗肿瘤系统,释放穿孔素、颗粒酶、细胞毒素等活性物质,间接地杀伤肿瘤细胞。特异性免疫疗法同样在体外培养免疫细胞,但是利用基因工程处理,再输回人体内时,具有特异识别靶向肿瘤细胞的功能,可以精准定位、直接杀伤癌细胞。

小分子抗肿瘤靶向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途径制备的抑制肿瘤癌细胞血管生成、特异性信号转导通路等过程中的核酸、蛋白质的合成的药物,通常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对正常组织无损伤或损伤较轻,药物的相对分子量小于1000。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有阿斯利康研发的抗肺癌靶向药吉非替尼、辉瑞研发的肾癌靶向药阿昔替尼等。其中,最出名的是《我不是药神》中所提到的由瑞士诺华公司研制出格列卫——人类第一个用于抗癌的分子靶向药。

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是指由单一B淋巴细胞克隆产生的,仅针对某一特定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的抗体。不同于常规抗体,单抗具有理化性状高度均一、生物活性单一、与抗原结合的特异性强、便于研究者处理和质量控制等特性。单抗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病、炎性疾病和传染病。如今,应用于临床的有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易普利姆玛等。

(四)精准预后——建立预后风险模型,辅助医生决策

精准预后利用患者样本数据数据,借助机器学习方法,建立结合临床及病理学的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及风险分层系统,帮助医生进行更好地对病人进行预后指导。常见的估计方法有Kaplan-Meier法,利用病人信息,如年龄、治疗时间、基因标志物的表达量等绘制生存曲线,从环境、基因等角度精准估计,辅助医生做出预后决策。

技术革新推动精准医学进步

精准医疗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基因测序技术不断革新,夯实了精准医疗发展。

人类第一次完成全基因组的测序耗资27亿美元;2007年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到了35万美元;2008年Illumina宣布将全基因组测序成本降低到了10万美金;2018年JP Morgan健康大会,华大基因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的价格是600美元。仅需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全基因组测序,标志着基因测序的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基因测序是精准医疗的底层基础,技术的发展为所有环节的应用助力。

政策引导,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推动精准医疗发展

(一)精准医疗的兴起离不开国家战略部署

201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精准医学( Precision Medicine)”计划,呼吁美国要增加医学研究经费,推动个体化基因组学研究,依据个人基因信息为癌症及其他疾病患者制定个体医疗方案。1月28日,美国基因测序龙头Illumina公司股价创出了每股213.33美元的历史新高,股价在收盘前上升了7%。

2015年3月1日,我国科技部召开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 决定2030年前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 并成立了由19名专家组成的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是否会取代传统医疗行业,带来全球健康产业大变革成为议论的焦点。

这些年来,国家对于“精准医疗”的政策推进从未中断。《“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就指出,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被写进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二)顶层设计加速精准医疗发展

2019年科技部官网发布了48个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等生物医学领域的5大专项,累计共拨经费总概算11亿元。国家聚焦于研究多种疾病生物标志物、干细胞分化谱系、构建高通量平台等,推进精准医疗的发展。

资本的聚焦、降温、回暖

2019年的中国精准医疗资本市场进入寒冬,在此之前海外精准治疗市场已经开始疲软。相比2017年122亿元、2018年174亿元的稳步上涨,2019年投融资出现跳水式下滑。技术有限、短时间内没办法普及、目前并非患者首选等多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精准医疗概念股的投资热度迅速降温。不同于几年前百花齐放的投融资局面,今年资本市场相对保守,更加看重对于技术相对成熟、发展到后期企业的投资。同时,疫情的爆发和NGS行业龙头上市,精准医疗受很大影响,发展未来可期。

(一)资本泡沫压缩,精准医疗投融资有所下降

从亿欧整理的2017年至今的数据可以看出,精准医疗相关的投融资事件数量和金额都出现大幅下降。看向几年前的精准医疗投资领域的大爆发,伴随着政策红利,众多独角兽公司凭借海归博士、技术人才得到大笔融资,相继成立,但这些公司难形成商业化持续盈利的能力。当问题逐渐浮出水面,资本的泡沫会因为被挤压而有所回落,精准医疗还在发展初期阶段。

(二)高额融资,资本市场聚焦于精准诊断

亿欧统计的2017年至今的精准医疗相关的投融资中,89家企业获得亿元级别以上的投融资,占到投融资事件的一半以上。由此可见,由于其研发成本高、市场认知度低、临床落地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精准医疗相对容易拿到巨额投融资。

精准诊断自2017年至今一直是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基因检测一直占据着半壁江山。精准诊断作为精准医疗的关键领域,一直贯穿着各个环节。

从细分赛道上看,继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迎来市场爆发之后,很多基因测序公司都在布局肿瘤基因检测。

(三)从百花齐放到成熟稳健,头部企业出现将带动行业发展

不同以往资本市场青睐刚刚研发出新技术、正在高速成长的新锐企业,近两年来投融资相对比较保守,流向部分成功、发展后期的成熟公司。从亿欧整理的数据看,融资大部分聚集在精准诊断行业且融资金额均破亿,并且这些公司发展成熟、掌握核心技术。

近两年获得国内精准医疗领域最高融资的华大智造,即使处在B轮,但并非处于研发早期阶段的公司,作为基因检测上游仪器制造商,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仪器的制造上实现重大突破。2019年9月9日,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正式交付商用,并且分别在2019年5月和2020年5月拿到14亿人民币A轮融资和7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

大笔投融资额的出现预示着行业头部企业开始出现,必将带动精准医疗加速发展。

(四)NGS行业龙头上市、疫情爆发,市场逐渐回暖

今年,NGS行业龙头陆续寻求登陆资本市场,以燃石医学登陆纳斯达克为起点,精准医疗的细分基因检测迎来资本热潮。随后北京时间6月19日,泛生子也在纳斯达克上市。

COVID-19核检测相关的公司近期备受关注,如吉因加、金域医学、博奥等。疫情期间,头部企业和政府合作,检测大量样本,销售量增。同时,市场认知度逐渐提高,患者开始了解并接受,间接做到了市场教育。

疫情之下,我国重大疾病防控任务面临巨大挑战,更加重视公共卫生,精准医学涵盖了对风险的精准预测、对疾病的精准诊断、对疾病的精准分类、对药物的精准应用、对疗效的精准评估、对预后的精准预测,它不仅是公众的需求,更是临床发展的需求。精准医学中心的建设可为医疗机构搭建测序、质谱、基因芯片、FISH、荧光定量PCR等精准医学检测平台。

研发难、高运营成本成为精准医疗的痛点

伴随着高研发成本和资本的短暂“寒冬”,精准医疗行业面临着很多问题。无论是极高的技术壁垒、前期的资金投入以及较长的研发周期,还是相对较低的市场认知度,行业需要市场教育,大量资金成本投入运营开支,导致精准医疗快速进入产业化、商业落地较其他行业来说面临更多阻碍。

精准医疗行业面临着研发费用高、研发周期长等问题,大量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却效果一般。

由于精准医学目前属于“新技术”,为引发更多一线专业医生和科研人士关注与讨论,“学术推广”必不可少:参与各类医学会议、建立推广诊断和治疗指南等。

泛生子的招股书显示:从2017年至今,研发费用一直低于营销开支,且差距越来越大(从2017年的741.8万元 VS 9456.9万元,到2019年前三季度的611.8万元 VS 1.84549亿元)。对比几乎不变的研发投入和翻倍的营销开支可以看出,行业逐渐认识到除了技术开发,市场认知度也非常重要。

打赏
分享到:
0相关评论
阅读上文 >> 互联网医院发展新动向,更多药企入局申办
阅读下文 >> 百度推广行发户是什么意思,与百度端口户框架户三者之间的区别

大家喜欢看的

  • 品牌
  • 资讯
  • 展会
  • 视频
  • 图片
  • 供应
  • 求购
  • 商城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联系我们,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本文地址:https://www.5119.net/news/show-220.html

转载本站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5119大健康产业网

微信“扫一扫”
即可分享此文章

友情链接

(c)2008-2020  5119大健康产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热线:18840015182 ICP备案号:辽ICP备16004706号-7